Share To Facebook
2023-05-12

點閱人次 : 555

十年磨一劍,老牌電纜廠大亞蓋出全台最大漁電共生王國

發布日期:2023/4/25  
文/黃家慧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42501.jpg
在邁入60年之際,扮演大亞集團掌舵者的董事長沈尚弘重新為品牌再定位,譜出下一個六十年新樂章:從本業延伸布局,打造能源管理鏈王國。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老品牌如何打造事業新王國?一直困擾許多傳統產業。十年前,做電線電纜的大亞走過一甲子歲月,董事長沈尚弘思忖著集團下一步何去何從?他將企業使命與ESG思維結合,不但找到了事業下一春,更打造出南台灣的綠能新王國。

       南台灣的豔陽熱辣辣地,曬燙了綿延數十公頃的太陽能板,深藍色的玻璃板像無邊際的海洋,波光粼粼。下方是一區又一區的低窪池塘,再過幾日就要引進野溪水來養殖文蛤、白蝦等水產生物,原本在這片魚塭努力工作的漁民也將回歸。

       深入這片浩瀚場景,一棟兩層樓建築座落中央,米白色的外牆與四周灰白色塵土融為一體,樸實無華的外觀毫不引人注目,卻是這一百六十公頃廠區的中心樞紐。步入中控室,牆上的螢幕數字不斷跳動,顯示著關乎全廠發電的重要數據,地底下埋藏著錯綜復雜的電線,將太陽能轉換的清潔電力變壓後,再沿著饋線送往台電。

       這裡,是全台最大的漁電共生太陽能廠。

       一年半前,老牌電線電纜廠大亞集團旗下的志光能源,在台南七股區三股子舉行動土典禮,宣示在這片土地紹建置容量多達120MW的太陽能電廠。去年底第一期85W已完成掛錶,等到五月魚兒與漁民都定位,綠能與養殖業和平共處的美好畫面就將成形。

       七股廠投入發電後,若再加上之後的二期35W,大亞將擁有62座太陽能發電廠,總建置容量將成長至250MW,每年足可供應9萬戶家庭用電所需,並且為集團貢獻每年15億的發電收入。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42502.jpg
2021年9月29日,大亞在台南市七股區三股子隆重舉行動土典禮,全台最大漁電共生即將誕生。圖片來源/大亞提供

放眼下個六十年,電纜大廠奏出新樂章

       電線電纜起家的大亞,成立至今已有68年歷史,不過,再生能源是集團內相當年輕的事業體,投入不過十年,如今卻搖身一變已成為綠能產業的南霸天。大亞如何在短短時間內找到事業第二春?

       2012年,扮演掌舵者的大亞董事長沈尚弘,決定將家族事業的大船駛向新航道。大亞從能源傳輸起家,下一步是將核心事業的觸角再延伸,「大亞成立近六十年時,我們將大亞重新定位為能源串接的領導品牌,」沈尚弘想,除了有線的能源傳輸,或許大亞還能做無線傳輸、能源的轉換,於是投資了相關的馬達事業,如富田電機、張量科技;接著,他又往能源產業鏈的上下游摸索,包括能源的生產,還有近年愈來愈夯的儲能。

       2012年,當沈尚弘構建未來事業藍圖的同時,台灣社會也掀起一股CSR風潮。

       因此,沈尚弘又萌生了一個想法:「我們應該把社會議題融入到我們的願景,」他將能源生產與環境友善結合,開啟了再生能源的新版圖。

北風或太陽?大亞的綠能十字路口抉擇

       大亞的綠能事業逐漸成形,如今聚焦於太陽能領域,但也曾歷經一番轉折。

       事實上,大亞對再生能源產業並不陌生,1992年、2000年就曾陸續以投資者角色入股台汽電與森霸電力等公司。2012年,沈尚弘決定從投資者轉換為生產者角色,第一步想跨入的是離岸風電,卻因投標早期風電示範機組失利,隔年便決定轉向太陽能事業。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到現在還是這麼想,」事後檢討,離岸風電的投入資金、時間成本、承擔風險,都遠大於太陽能產業,慶幸老天爺給他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彷彿命中注定般,當大亞決定投入太陽能事業的同時,一家專做太陽能廠統包工程的客戶「聚恆」也來敲門,希望能租下大亞台南關廟總部的屋頂蓋太陽能。

       成立於1998年的聚恆,是台灣太陽能統包先行業者,在採購和品管都建立完整制度。如首創二十年保固(同業一般為五年),以及提供最低發電量保證。太陽能廠的獲利多寡取決於發電量,聚恆透過自創的模組採購制度,要求上游廠商的板子只能有正公差,並透過隨機抽查和第三方驗證來確保品質,還養了一個25人的維運團隊,確保旗下案場都能妥善營運。

       「我們經營理念很一致,當天就開始討論接下來的合作方式,」聚恆董事長周恆豪回想,兩間企業都希望踏實地做、並且長久經營,因此一拍即合。

       結盟一路走來,大亞至今持股聚恆約24.44%股權,並共同成立「大亞綠能」,由大亞持股約85%,展現長久合作的誠意和信心。 技術層面有了得力夥伴聚恆,下個挑戰是場地。

從幾千瓦到數百萬瓦,打造全台最大漁電共生電廠

       一開始,大亞只能從屋頂空間著手,「每個場地大概都只能建幾百kW(千瓦),蓋了50多個案件,才累積到25MW(百萬瓦),做好久,」沈尚弘苦笑。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42503.jpg
2021年2月3日,學甲太陽能廠啟用,大亞再生能源事業再添生力軍。圖片來源/大亞提供

       幸好, 2020、2021年,大亞陸續在學甲、七股找到土地。2020年,學甲區有地主出租約70公頃的廢棄魚塭土地,經過聚恆變更地目,建置了76MW的「心忠電業太陽能光電廠」,並保留原有池塘,良好的生態吸引台達電青睞,在2022年簽下綠電轉供契約,預估每年可供電3,600萬度電;2021年,大亞又收購大同旗下的「志光能源」,接手開發中的七股案場,進而催生出全台最大的漁電共生太陽能廠。 然而,尋得土地之後,還要考慮到「人」的因素。

       大亞能在短短一年時間完成電廠建置,沈尚弘透露關鍵要素:「好好溝通,不能只考慮到自己、不能只考慮成本要最低,要考慮到環境、考慮到漁民、當地居民,考慮到所有利害關係人!」

       對於周遭的地主、漁民、乃至於鄰里街坊,大亞都有妥善應對方法。對於地主,除了租金,大亞也保留了原有的地主公廟,並且幫忙整修;對於鄰里居民也做社區關懷,甚至自掏腰包捐救護車給附近宮廟。

       至於直接受影響的漁民,周恒豪解釋,建置前期就有針對原本的9位漁民進行訪查,確認各自需求後請對方簽署設計通知同意書,才開始動工。他說:「我們每個魚塭是照每個漁民的需求建置,太陽能廠蓋好後,他們仍可在各自魚塭養殖原本的水產生物,例如白蝦、文蛤。」

       至於直接受影響的漁民,周恒豪解釋,建置前期就有針對原本的9位漁民進行訪查,確認各自需求後請對方簽署設計通知同意書,才開始動工。他說:「我們每個魚塭是照每個漁民的需求建置,太陽能廠蓋好後,他們仍可在各自魚塭養殖原本的水產生物,例如白蝦、文蛤。」

從創能到儲能,提前佈局未來智慧能源商機

       不過,七股廠現在又遇到新一波挑戰。儘管建置過程順遂,但七股其他地區仍存有漁電共生爭議,備受外界關切,經濟部甚至承諾將七股光電納入總量管制,意味著大亞七股廠的二期、三期,可能會受到影響。

       沈尚弘坦承,原本今年設定的300MW目標,可能必須修正,但他相信再生能源是國家未來必須邁向的方向,漁電共生推動也是必經過程,前提是彼此間需有良好溝通,才能一起前進、一起共生、共好。

       儲能,則是大亞綠能事業另一塊拼圖。

       沈尚弘觀察,電動車的汰役電池還能發揮儲能功效,因而在2017年與士林電機、虎門科技,共同成立了「協同能源」,大亞持股約七成,現在在七股廠和關廟總部,都能看到中小型儲能裝置的蹤影,搶進未來的智慧電網與能源調度市場。

proimages/news/news/2023/2022042504.jpg
能源事業新篇章,大亞關廟總部及學甲太陽能廠、七股漁電共生太陽能廠等處都建置了儲能站。圖片來源/大亞提供

       回顧十餘年來的轉型軌跡,透過企業社會責任和ESG永續治理尋得新方向,幫大亞奠定了全新的企業文化,更幫集團找到足以征戰多年的新事業。

proimages/news/news/2023/2023042505.jpg
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攜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齊心協力完成樟之細路出關古道聖關段200公尺的步道改線。圖片來源/大亞提供

       「發展到現在,大亞做的不只創能也不只是儲能,而是從本業做出全面的管理和布局,從能源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提供完整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成為能源鏈管理的專家,」沈尚弘發下豪語。

       儘管一路上難免波折,這家電纜大廠仍然朝著目標穩扎穩打,身為掌舵者的沈尚弘深信,只要企業的使命、願景與經營理念一致,「沒有那麼困難,真的,」沈尚弘強調:「要相信你講的、然後做你講的!」

原文出處:CSR天下(https://csr.cw.com.tw/article/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