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Facebook
2023-05-16

点阅人次 : 174

共融文化艺术 大亚集团开创与美丽家园的共存方式

发布日期:2023/05/12  
文/陈品嘉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51201.jpg
大亚集团携手红琉璃策展《连结每个日常》透明生活展,于全台北中南展出(图片来源:大亚集团)

       生活有诸多被忽略的「理所当然」。比如住家办公室的日常用电,如何传输为我们提供便捷生活?耳机透过什么媒介传导声音?为什么随手一按,灯就会亮起?充电桩如何传输电力,让车子承载我们前往远方?

       每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专业,确保世界顺畅运行。「大亚集团」从制造电线、电缆起家,跨足能源产业,业务范围涵括民生用电、交通运输、建物、电厂,他们的产品总是隐身于钢筋水泥或器械之下,如同神经与血管纵深土地肌理,支撑台湾变迁横跨 60 余年头。

艺文转译,无形能源传输化为有形展演

       进入永续时代,企业不再独善其身,更需要向社会诉说品牌理念,以及在环境、社会、治理各层面的努力。 但像大亚这样有距离感的制造业,该如何说、怎么说、说什么,才能在社会大众心中逐步描绘出品牌形象?

       能源传输在生活中举足轻重,却经常被忽略。「首先,要唤起社会大众对我们的兴趣。」大亚集团董事长沈尚弘说道。而引发兴趣的钩子,就是文化艺术。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51202.jpg
大亚集团董事长沈尚弘分享如何结合文化内容进行品牌沟通。(图片来源:大亚集团)

       2020年,成立 65 周年的大亚集团正式进入品牌沟通元年,推出微电影《稳定的力量》日常篇&时代篇,累积数百万观看数;同年与金工艺术家李昕合作《STEADY POWER 稳定日常》线型艺术展,将电缆芯铜线化为台湾常民场景;2021 年大亚再度携手红琉璃策展《连结每个日常》透明生活展,运用琉璃工艺将日常对象打造为透明艺术品,展现内里漆包线与铜线原型。

       

       2020年,成立 65 周年的大亚集团正式进入品牌沟通元年,推出微电影《稳定的力量》日常篇&时代篇,累积数百万观看数;同年与金工艺术家李昕合作《STEADY POWER 稳定日常》线型艺术展,将电缆芯铜线化为台湾常民场景;2021 年大亚再度携手红琉璃策展《连结每个日常》透明生活展,运用琉璃工艺将日常对象打造为透明艺术品,展现内里漆包线与铜线原型。

创新之举,本就是一场未知的冒险

       聊起两年前的线型艺术展,沈尚弘语出惊人:「我很后悔。」原来这场以台湾常民生活为主题的展览,搭配声光效果打造沈浸式体验,在华山艺文特区展出仅仅两周却吸引爆量人潮,后续想移师其他城市再展却苦无合适场地,才让沈尚弘回想起来,直说当初应该将展期订为更长,好让更多民众可以来观展。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51203.jpg
大亚集团携手艺术家李昕,以铜线再制成庙宇、粥摊、大树、灯塔、餐桌、火车共 6 个生活感十足的场景。(图片来源:大亚集团)

       对于大亚近年积极结合文化艺术,沈尚弘自谦唯一贡献是 open mind,「我看见文化的价值,也接受结合艺术形式来传达企业意念。」

       创新求变是大亚的经营理念之一,种种尝试对于企业与艺术家来说,都像一场未知的冒险。沈尚弘坦言,一件创新之举,隐藏许多不可预期的风险。不过,「未知」往往是故事与感动的生发之处。

       早在更多年前,沈尚弘便萌发将废弃电缆线再制成艺术品的念头,直到认识李昕,计划才得以成形。他回忆第一次造访李昕工作室,很难想象对方能处理生硬粗重的铜线素材。他放手让艺术家自由发挥,过程中也有过意见交流。共创的效益超乎想象:线型艺术展造成热烈回响,而李昕创作出当时自我规格最大作品后,陆续受邀创作,与建筑、精品、在地文化结合,走出自己的路。

       2021 年《连结每个日常》透明生活展则与同样成立超过一甲子的「红琉璃」合作,创作手机、耳机、电饭锅、泵浦、充电桩、电动机车、高压电缆共 7 件琉璃作品。运用琉璃清透特性,凸显铜线、漆包线如何隐身于日常的时时刻刻,触碰大众的共同经验与记忆,建立起能源产业、文化艺术与普世生活之间的连结。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51204.jpg
透明生活展《连结每个日常》每一件艺品搭配一段故事,构筑出生活日常也引发共鸣(图片来源:大亚集团)

       历经 7 个多月开发与创作的透明生活展,最让沈尚弘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红琉璃制作团队力求完美,还重新制作其中一项艺品「充电桩」,直到展期前一天才送到会场,「展出时还热烘烘!」

不被多数人重视的,做起来特别有价值

       引发兴趣之后,如何进一步将品牌主张深植人心?无论 ESG 或 CSR,关键是文化内涵紧密贴合企业愿景,才能成为品牌沟通的一环,为彼此加值。而这也是沈尚弘判断可行性的首要基准。从微电影到艺术展,皆围绕着品牌核心骨干:用稳定的力量,维系连结你我的日常,打造美丽家园。

       大亚一连串持续性的传播策略,引发更深一层思考:作为 B2B 企业,为何如此重视品牌沟通?

       与销售广告的数据思维截然不同,品牌沟通没有特定对象,难以量化报酬率,成为许多企业主却步主因。但正因为难以量化,反而带来意料之外的收获。

       基于商务考虑,品牌沟通的确有其影响力。沈尚弘举例,住家电梯并不是由终端消费者采购,但大众对于电梯品牌的印象,就有可能影响建案采购决策;倘若跳脱销售行为的框架,品牌沟通的对象涵括终端消费者、潜在投资人、股民、银行,甚至是企业自家员工。这些深入各族群的隐形连结,都可能牵动企业的发展。

       「很多人不重视品牌沟通,所以做这件事特别有价值。」沈尚弘笑说,当很多人投入,品牌世界就变拥挤了,要做出差异化也格外辛苦,「在我看来,越少人做,我们做起来越轻松!」

       直到现在,仍常有初次见面的新朋友说,「大亚微电影很不错」、「活动办得很好」种种回馈都让沈尚弘非常惊喜,确定当初的判断并没有错,「企业并不能只用获利或营收来衡量,而这些面对面的回馈,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

借力文化内容,开创与社会的共存方式

       大亚不只是产业动态或财经新闻报导的对象,也经常透过艺文杂志深度分享生态保护的愿景与行动,将触角延伸至各族群,用不同口吻诉说不同面向的故事。「企业不断单向强调产品或优势,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结合文化软性沟通,反而能借力使力,间接形成更深远的影响力。

       谈文化,沈尚弘先聊起企业 logo:红色与铜色的立体环绕曲线,象征传输能量的线圈,同时保留企业前身「双龙牌」商标意象。logo 的设计,彰显企业精神与特质,还承载一段记忆、一个故事。

       谈文化,沈尚弘先聊起企业 logo:「文化」听来抽象,实际上,或可将之视为一种多变丰富的表达方式,存在于日常周遭。比如广告招牌的设计字体将决定消费者光顾的意愿;你可能听到一段音乐就联想到快餐店,或者提起某个品牌就会脱口而出广告 slogan……,文化无所不在,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赋予丰富表情与深度。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051205.jpg
爱读史书的沈尚弘以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文化与商业活动的本就密不可分。(图片来源:大亚集团)

       大亚与艺术家缔造鱼帮水、水帮鱼的共融共好关系,但企业端与文化端合作成为常态,除了时间,双方心态也需要调整。本身喜好古典音乐的沈尚弘不讳言:「普世认为『艺术家就该饿肚子』的观念要改,相对地,如果创造出商业价值,艺术家当然能要求对等的报酬。」

       此外,大环境的条件与风气也是重要关键。近日文化部与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台湾证券交易所协调,修正《上市上柜公司永续发展实务守则》,将「企业促进文化发展」明确纳入「维护社会公益」范畴。沈尚弘对此相当肯定,由政府领头鼓励企业与文化合作,有助于降低推动阻力。

       至于如何落实,则仰赖衔接企业与文化端的文化内容策进院。沈尚弘表示,每间企业都有各自关注的议题,建议文策院先具体了解之后,再推荐对于该议题有兴趣的创作者,达成精准媒合。他分享最近正在思考如何运用废弃的木轴,期待与文化端共创艺术价值,赋予循环经济更多可能性,借力文化内容,开创美丽家园的共存方式。

原文出处:共融文化艺术-大亚集团开创与美丽家园的共存方式/(https://csr.taicca.tw/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