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Facebook
2023-10-06

點閱人次 : 221

大亞集團綠集合徵選 全方位探索永續環境解方
守護美麗家園的先行者

游姿穎
2023-10-01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100601.jpg
2023鳳凰花論壇暨綠集合徵選登場,由左至右為:劉柏宏董事、張子超董事、林憲德董事、沈尚弘董事長、賀陳旦董事、陳詩寧執行長。

       隨著重視環保與永續的浪潮,全球企業無不積極投入ESG,對土地和社會一直有著深切情感的大亞集團,致力成為「友善環境、美麗家園」的推手,成立「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在15年前大亞便看見一群在台灣各地默默付出的綠色永續職人,美麗家園基金會不僅長期支持環境教育活動,由執行長陳詩寧領軍,集合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包含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前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張子超、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劉柏宏等人,關懷這片土地上的多元面向,更透過綠集合徵選發掘動人事蹟,讓綠色的力量在台灣永續扎根。

       為了凝聚社會力量,實現美麗家園願景,大亞不僅成立「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投入守護台灣環境的行動,更在2008年舉辦第一屆「綠集合徵選」,每年針對不同的環境議題進行徵選,藉此支持致力環境友善的人才與行動。

       「美麗家園的家園是我們生長的地方,不是只有跟環境共好,而是關懷我們地方的一切。」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執行長陳詩寧談起基金會發起綠集合的起心動念,過去公私部門所發起相關競賽或徵件,多聚焦在大型或長期推動環保與綠色議題的團體與社區,對於組織規模更小的地方團體或個人則相對沒有機會被看見。

       「綠集合從環境保護、生命關懷、地球永續等面向支持並鼓勵這群有環境友善理念的個人或團體。同時也藉由一年一度的徵選活動,將有理念的朋友們圈在一起,彼此交流,甚至結為夥伴延伸共同行動的可能性。」

支持微小力量 形塑廣大影響力
       強調「南方精神」的綠集合徵選,每年都選在成功大學的綠色魔法學校舉行,這棟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報告中,亞洲唯二入選的綠建築,是體現大亞「Green inside」理念的最佳典範。台灣綠建築推手也是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的林憲德老師,和大亞的緣分即從這棟建築開始。

       「這棟綠建築用的是大亞電線電纜捐贈的Green Wire環保電纜,來打造它的綠色神經系統。」林教授強調,大亞在13年前已開發無毒無鉛的環保電纜,讓看不見的電纜成為國人重要的穩定力量,也能看出大亞與環境共生共好的DNA。

       除了在基金會創立時期即擔任董事,林憲德教授也做過好幾屆綠集合徵選的評審,觀察到綠集合徵選的參加者,都是社會的無名英雄,在台灣各個角落默默努力、付出。「透過綠集合把這群人聚在一起,我才知道台灣有那麼多人長期奉獻,我自己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很多。」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100602.jpg
今年是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發起阿朗壹壹貳山的元年,論壇中除了探討阿朗壹的特色,更強調環境教育的重要。

       曾任交通部長的賀陳旦,投入推廣生態教育與環保議題,同樣肯定大亞的「Green inside」精神。賀陳旦認為大亞在支持開創環境友善具體行動上具備四個特點:第一是強調實作,第二是合作,第三是不做作,第四是持續做。「一件事情可以默默進行並持續十多年,一直關注並幫助資源最欠缺或是最難抵達的地方,我覺得這樣不間斷的堅持與投入對企業而言非常不簡單。」

       大亞集團在地、不間斷的草根精神,讓綠集合在社區朋友心中逐漸塑造口碑效應,在沒有過多行銷宣傳的情況下,每年綠集合都吸引許多團隊或個人報名響應。

       台師大環境教育所教授張子超也觀察到綠集合徵選觸及許多多元議題,「每年報名人數隨著關注面向越益廣泛,可以發現它得到大家的認同跟支持。不僅是自然環境,綠集合徵選也邀集了生態關懷、人文歷史、環境教育等參加者,多年下來創造出許多連結與互動。」

       關注社區營造與環境工程的經典工程顧問董事長劉柏宏笑說,「社區的英文是community,另一個解釋則是社群。大亞透過綠集合將這些在各地做得非常好的生態友善社群們集合成一個大家庭,也讓社區營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串連大亞美麗家園共好圈,集結影響力,然後影響更多的人。」

議題面向多元,讓永續種子發芽
       至今已舉辦13屆的綠集合徵選,為社區或地方上各種對環境友善的個人或團體帶來陪伴與支持的力量。陳詩寧表示:「雖然綠集合徵選補助獎金不高,但我們希望透過這個鼓勵與徵選的機會,讓默默在崗位上堅持的人,能夠彼此交流、甚至促成彼此合作,一同為實現美麗家園的目標共同努力。」

       為了擴大永續影響力同時連結到企業核心價值,綠集合在徵選類別上也具有獨特性。從交通與生物多樣性,或是生態保育、社區營造、環境友善、文資保存與綠色能源串接等,都可以看見涵蓋幅度廣泛。

       像是桃園回龜山陣線的陳良偉,因為關心地方文化資產保存,與志工夥伴一起整修曹家洋樓,為了爭取更多經費資源進行修復工作,他參加綠集合徵選,分別在 2016、2018 和 2019 年,獲得一屆美麗家園獎和兩屆綠色串接獎。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100603.jpg
曹家洋樓修復計畫的關鍵人物陳良偉。

       陳良偉表示,「任何一個單位給我們的回饋與鼓勵,對我們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很感謝因為綠集合讓我們被更多人看見,更因為有大亞的持續支持,讓我們得以一直走下去,讓更多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並於環境共融。」

       而在2018年獲得「南方精神獎」的郭芙,因為研究海洋生態,看見了海廢問題,進而發起淨灘活動,希望守護海龜與海洋生態。郭芙表示,六、七年前海廢還不太為人關注,也因此活動初期他們很需要經費挹注,「幸好有綠集合徵選的支持,讓我們可以在小琉球推動餐具租借,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重要的起頭,也才能真正實踐後續推動源頭減量的理念。」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100604.jpg
2018大亞電纜南方精神獎得主 郭芙長期關心海廢議題,守護海龜與海洋生態。

       另外如獲得第一屆綠集合徵選的江慧儀,在大家對於「樸門」這個概念尚一知半解之時,只能憑著熱情邊積極接案增加收人、也同時努力發展環境教育的教材與課程活動。在獲得綠集合大獎後,創辦人江慧儀表示:「獎項對我們來說不僅是精神的鼓勵,也協助我們在草創時期得以有資源持續堅持理念,繼續在環境教育與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推動路上持續走下去。」大地旅人後續不僅出了書、教具、甚至還建置了環境教育基地,也是實踐美麗家園基金會的推動永續交流的寫照。

proimages/news/coverage/2023/2023100605.jpg
綠集合徵選第一屆得主 江慧儀提到,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應用的方法,而你可以讓自己不要成為環境問題的『貢獻者』。

以環境為本,深根ESG與家園共好
       今年第13屆的綠集合徵選主題為山海之島,除了呼應基金會在今年即將展開的阿朗壹壹貳山元年計畫,關心台灣永續環境與認真生活的人們,基金會也回顧過去這15年來綠集合徵選以及鳳凰花論壇所關注的各種面向。

       陳詩寧表示,綠集合徵選多年下來累計約有250個團隊自發性參加,每一年也看到有更多年輕朋友參與環境友善的行動,在議題方面除了更加關注生物多樣性,也持續看見許多在自己的社區獨立從事環境教育活動的人,希望透過個人力量讓家鄉與環境共好,「我想這樣個人微小的行動,全台灣應該只有綠集合可以讓他們被看見、被肯定。」

       從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ESG,回顧大亞集團美麗家園的思維與願景,大亞從企業出發,扶持關懷這片土地的社區朋友,同時也藉由他們的創新想法與思維,更進一步貫徹企業社會責任、深耕ESG,期待攜手在地的力量共同為台灣創造永續共好的生活環境。

文章出處:遠見雜誌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6473